Menu Close

癌癥患者發生骨轉移的病因

骨轉移腫瘤多數為腺癌,其次為鱗狀細胞癌(鱗癌)。轉移癌細胞若分化較好,則可看出原發癌的病理組織學特點,如甲狀腺癌的濾泡形成、腎透明細胞癌、肝細胞癌等。

  骨轉移腫瘤多數為腺癌,其次為鱗狀細胞癌(鱗癌)。轉移癌細胞若分化較好,則可看出原發癌的病理組織學特點,如甲狀腺癌的濾泡形成、腎透明細胞癌、肝細胞癌等。若轉移癌細胞分化不良,則單純靠病理學檢查難以識別原發癌的來源。有時在腫瘤組織中見到大量纖維組織,圍繞成團的腫瘤細胞,纖維組織中可見新生骨形成。

  有其他組織惡性腫瘤的病人,如出現四肢及軀幹局部疼痛或包塊者,應考慮骨轉移。還可采用影像學檢查及穿刺活檢幫助確診。其他組織器官惡性腫瘤轉移至骨骼的主要途徑是血液系統和淋巴系統。在最易產生骨轉移的惡性腫瘤中,乳腺癌骨轉移率最高,以下順序為、前列腺癌、鼻咽癌、宮頸癌、甲狀腺癌、腎癌。各種肉瘤、白血病、霍奇金病等所致的骨轉移亦可見到。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骨轉移少見,而口腔癌、皮膚癌很少發生骨轉移。轉移過程大致分為五個步驟:

  1、 發生於其他組織器官中的腫瘤細胞分離脫落。

  2、 腫瘤組織對周圍的組織、血管和淋巴管的浸潤。

  3、 腫瘤組織在血管或淋巴管中運行。

  4、 腫瘤組織穿出血管或淋巴管。

  5、 腫瘤細胞的生長、繁殖及轉移病灶形成。

  骨轉移的好發部位與骨髓的造血功能有密切關系,大多集中在紅骨髓豐富的部位,如脊柱、骨盆、肋骨、顱骨、肱骨及股骨近端。這些地方不但為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而且血管豐富,血流速度呈多樣性,腫瘤細胞易於停留。常見轉移部位依次為:骨盆、股骨、脊柱、肋骨、肱骨、肩胛骨、脛骨。好發年齡在40~70歲,占70%以上,男性多見。局部疼痛是骨轉移最常見的癥狀,疼痛有輕有重,早期疼痛較輕,呈間歇性,一般夜間加重,晚期疼痛劇烈,位於骨盆則有髖關節及股內側疼痛。深部的骨轉移腫瘤初期往往不易發現腫塊,以疼痛或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位於表淺的骨轉移腫瘤,疼痛與腫塊可能同時出現,脊柱轉移腫瘤有50%出現截癱而人院。有的壓迫盆腔臟器,出現排尿、排便困難,有的因壓迫而出現神經血管等癥狀,還有的因輕微外傷即可發生病理性骨折。

  轉移性骨腫瘤是癌瘤的晚期表現,要想治愈很困難,治療的目的主要是延長壽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並保存一定的功能。對骨轉移腫瘤的治療需與原發癌及其他並發癥的治療一起考慮。除對癥治療外,還以放射治療、化療為主。對有並發癥者可配合手術治療,多數學者主張在各種手術前後輔以化療為好。有病理性骨折者,應按骨折的治療原則進行治療。

  如腫瘤轉移到機體承重骨如頸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則可造成癱瘓的嚴重後果。因此對癌出現骨轉移患者應及時治療。骨轉移腫瘤的預後與腫瘤的大小、發生部位、患者的全身情況及腫瘤的惡性程度有密切關系,甲狀腺癌、腎癌骨轉移發展緩慢,、骨轉移發展較快。分化較好的腫瘤預後亦較好,分化差的腫瘤預後亦差。對治療期間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血紅蛋白降低、白細胞減少、血細胞沉降率加快、血漿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倒置。溶骨型骨轉移瘤血清鈣、磷增高等情況應立即進一步檢查排除骨轉移。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